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5 (第2/4页)
内宫,宫里人都知道个大概。 上月二十七日是陛下的寿辰,宫里开了庆寿宴。陛下多饮了几杯,回到明阳宫的时候已是微醺。陛下本已打算就寝,忽然想起宴席上的一番闲话似与前日一封奏折中的内容有关,本也不是大事,只是那封奏折正好未批,陛下便让侍者找来想仔细看看。奇就奇在,侍者翻遍了明阳宫,却怎么也找不着陛下要的那封奏折。侍者连夜去尚书省查了奏折进出的登记簿,按照记录所载,明阳宫当夜应留有七十八封奏折待批,可实际上只有七十七封,确实有一封奏折失踪了。寿辰之日,陛下上午仍在明阳宫,下午休憩后方才起驾去群玉宫赴宴的,到宴毕回宫总共不到两个时辰。按宫中的规矩,侍者两个时辰为一班。从陛下离开到返回,明阳宫人刚好换过一班。明阳宫总管当场命人搜身,一无所获,而且侍者们众口一词,陛下离开后,明阳宫只来过一个别宫侍者,是群玉宫的侍卫。这就意味着除了那个侍卫,能拿走奏折的人只有明阳宫中的侍者,而且是上一班的侍者。明阳宫总管凌波立时把上一班的所有侍者召集起来,挨个搜查,逐一审问。搜查并无结果,审问还算有用。虽然没有找到奏折,但在二十五名侍者中找出了嫌疑最大的两个人。根据明阳宫的侍者编排,和侍者们的口供,寿辰当日陛下离宫后,唯有这两人先后进入过正殿,接近过御案。也就是说,只有三个人有机会偷走奏折。当然,这三人没有一个主动认罪,皆呼冤枉,而且他们虽然职责不一,又都有绝对合理的理由自圆其说。侍者擅动奏折被视为谍贼,是要命的大罪。这件事若想了结就必须弄清楚究竟是哪个侍者不惜丢掉性命也要偷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