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3章 千百年后谁又会记得谁? (第4/6页)
多的也带不了。” 刘询笑道:“若骠骑将军早说,朕可以派上几千人去驰援,南海舰队、东海舰队,亦已扩军至百艘舰船,就算那大秦国遣船队东来侵我,亦能让彼辈有来无回!” “对了,河中和身毒谁留守?” 谷吉应道:“河中有堂邑侯驻防,贵山侯白则南下到了巴铁城,更何况,还有安平公主在身毒。” 刘询了然,让谷吉退下,本想再乘着天没黑透,继续看会奏疏。虽是天下太平海晏河清,但大汉太大了,经常会有小灾小祸发生,而安东都护府那边,眼里只有利润而无礼义廉耻的齐地商贾,也与三韩土著冲突不断。 但不知为何,或是故人的消息扰了他的情绪,也可能是对任弘这把年纪还能乘风破浪万里远征感到嫉妒,刘询就是静不下心来,手里的丹笔在奏疏上停了很久就是没落下去。 也罢,他索性投了笔,起身问弘恭道: “麒麟阁的图,画好了么?” …… 大汉未央三阁:石渠阁乃是皇家图书馆、天禄阁是收录皇帝与大臣们的奏疏文书,最后是麒麟阁。 此阁乃是汉武帝元狩元年幸雍获白麟后所修筑,以纪念那自孔子后五百年未有的祥瑞,用于珍藏图籍。 已立七十余年的麒麟阁没有春秋三传大辩论的石渠阁那般热闹知名,也不如每日小黄门门运着皇帝批注的奏疏副本出入的天禄阁忙碌,一向十分僻静。直到去年天子大病一场后,便招来了许多画匠,在麒麟阁中作画。 已是大汉丞相的张敞念起此事就十分感慨:“今上之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三单于款塞,天下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