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疆臣。_第七章 六下江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六下江南 (第6/16页)

临以来,前后下江南共是五次,这德化之事,未免逊了圣祖一筹。朕绝无意超越圣祖,但只恐这次数少了,恩德不够,若是江南百姓认为朝廷恩德日减,岂不是朕的过错?所以朕最近想着,这有生之年,再进行一次南巡,以敬圣祖六下江南之圣德。不知尔等之意,究竟如何,今日但说无妨。”

    一时无人应答。

    乾隆见下面一片寂静,便道:“既然尔等没有其它意见,那这事就……”忽然看到,一位腰系白带的大臣自班列中走出,手持奏本,跪倒在地。眼看如此,自然心中颇有不满。但仍不动声色,做个手势,让身边一位内阁学士呈了奏本上来。

    乾隆看了奏本,道:“甘肃石峰堡一带,近日颇有异动……王杰,既是军务,你为何不早些呈上?”声音已略有严厉之意。

    那台下上奏的大臣,乃是时任兵部尚书王杰,一向以严肃正直著称。此时虽也年近六十,但一部长髯,直垂至前胸。清俊风雅,当朝无与伦比。王杰虽听得乾隆声音严厉,但一向正直惯了,也并不畏惧。道:“皇上,此奏文原无批示,便发到了兵部,想来也正如奏文所言,石峰堡近日有异动,但尚未成气候。故而臣以为,朝会之后,臣再呈于皇上便可。但皇上如欲南巡,臣恐迟了上奏,便误了前线大事。是以此表文再耽搁不得,只好现下呈上。”按清制,奏表上呈朝廷,俱是皇帝亲阅,之后下发各部议处,但凡要事,则应先发至军机处议定。此奏表涉及军务,却无任何批示,直接被发到了兵部,应是乾隆一时不加觉察之故。虽然王杰此语已略加掩饰,但这样一件事被他当众说出,乾隆自然觉得面子上有些过不去。

    乾隆又道:“既然你说尚未成气候,那朕这一南巡,他们便能成气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