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8 (第3/4页)
可是在皇太后眼前长大的,不看僧面看佛面……她家的王爷又是个不着调的,谁知道哪一天大格格就能为恭亲王府说句好话了! 琳琅在左偏殿里熬了两天药,和宣贵人一起捡了三升的佛豆,康熙也就带着阿哥和王公大臣在一片哀乐声中,声势浩大的迎奉着孝庄的灵柩出了紫禁城,去了位于京郊的孝陵。 孝陵是顺治的陵墓。孝庄要葬在儿子的身边。 孝庄死前拉着康熙的手说了,她就不去盛京了,太宗的山陵不可为她轻动,何况,她心中也舍不得康熙父子。她啊,就想葬在儿子安睡的孝陵的附近。 要说起来,这事也是极不合规矩的,虽说孝庄贵为太皇太后,可没有太宗,哪来的她的尊贵。 康熙在治丧的头一天在吊词里说了这事,第二天就有两个御史联名上折子,说虽然太皇太后对顺治爷的心意是好的,可夫大于子,礼大于情,太皇太后还是应该葬于盛京,于昭陵陪伴太宗才是。 至于太皇太后想葬于孝陵的遗愿,可以衣冠冢代之。 康熙把折子给留中了,还是迎奉孝庄的灵柩去了孝陵。暂安于孝陵,等以后再起建陵园和地宫。 结果,他一复朝,就又有不长眼的人上折子,还一连上了三封,都是说衣冠冢的事。 康熙看得火起,立刻就把最先的那两个御史叫进宫来,他也懒得见他们,就让两人在候见的偏殿坐了一天的冷板凳,这下还想跟着上折子,做一回道德君子的人可就知道风向了,立马全消停了。 西暖阁里,康熙冷笑着和琳琅道:“这些蠢货,正事不做,倒是一门心思管起朕的家事来了。” 琳琅特别赞同孝庄的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