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5章 我没说要赖账 (第2/5页)
生产了仅仅只是送到后方绥德军,还要自己倒贴壮丁参与运输。 但这些不是重点,重要的是王雱在造势抚宁县的“破产计划”。大宋没有破产保护,总会有人兜底的。但只要王雱做出掀桌子放弃抚宁县的姿态,肯定能吓到那群债权人。 这在后世是通行规则,会导致他们急于止损,于是重新核算债务。 也就是俗称的把手里的“欠条”折价卖掉。因为那些债权人去找西北转运司或朝廷兜底的时候,面临各种未知的风险和极端漫长的周期,就算能成,公关费用也是无底洞。所以如果风向不对的时候,这些老狐狸就会简单粗暴的把“欠条”打折卖掉。 若在后世,一些看似难收回来的钱,用面值的两至三折,就能买到一张有法律效应的欠条。 妈的虽然有把握盘活资产,且手里捏着大额现金,但王雱又不是傻子,好歹要为投资人负责不是。如果用全额面值去购买这笔抚宁县债务,迟早有天被张方平叶庆华他们捉去吊死在东华门。 那么从jianian商角度,要购买一个东西前,就要尽量把这东西说的一文不值,这和他们当时把同样的东西卖给抚宁县时说的天花乱坠是相对应的。 现在王雱上任抚宁县二十多日了,一个政令没出,一副大昏官加老赖的姿态。除了派军队守着那些即将秋收的粮食、以及县里的粮库外什么事都不干,一斤矿石都没有挖出来送往绥德军。 所以那些人早就急了,多次来人对抚宁县下面的人公关,让想办法把矿井重开。但都被耿天骘以一副“欠债才是大爷”的姿态顶回去:知军老爷严禁重开,现在这事乃是他亲自抓,天王老子来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