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4、欧洲剧场 (第3/4页)
战争的转折点,随着轴心国集团的全面反攻,日本快要完了,而俄国人则四面楚歌,被打回了原形,形势岌岌可危。 英国人的实力在恢复,在美国的全力支援下,他们在加拿大建立起了所谓的“第二工业”,整个加拿大的钢铁产量迅速增加到了每年1200万吨,加之蒙特利尔、布法罗、多伦多、桑德贝和西海岸维多利亚几大造船中心的形成,英国人逐渐恢复了部分造船能力。 由于一直无法取得英伦三岛上空的制空权,德奥两国对英国的大规模轰炸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在英国人把军工企业逐渐搬离英格兰东南部后,双方就一直处于僵持状态。 在轴心国集团“首先迫使苏俄退出战争”总体战略确定后,英国所受到了压力骤然减轻了许多。但随着秋雨季节到来,在俄国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后,轴心国联军停止了进攻,又随之把战略重心调整到了大西洋战场。 由于奥匈海军把超过一半的海军力量派往了远东,驻守直布罗陀的奥意舰队实力有所削弱,加之自从轴心国联军在东线发动反攻以来,超过一半的空中力量被调往苏俄战场,英国本土的压力顿时减轻了不少。但轴心国海军依然紧紧扼守着大西洋航运线,对英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随着美国海军实力增强,北大西洋海上封锁线的情况令人担忧——在美英大西洋舰队主力的护航下,时隔11个月后,终于有一支大型运输船队再次抵达英伦三岛,这对于增强英国民众的抵抗决心起到了决定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