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2节 (第4/8页)
达,何况山中? 纵有少数王孙公子、文人墨客,怀了寻幽访胜之心,也须自备干粮,受那翻山越岭之苦,稍微大意,便葬了蟒腹虎吻。 因此便是峨眉本派之人,上下金顶,也要在山中曲折绕行,同南宋石湖居士范成大造访峨眉时,走得一般无二路线。 明教大举此番来攻,也是自此路而行—— 却是自峨眉县西南方向入山,先至伏虎寺,再经纯阳洞、清音阁、白水普贤寺、息心所、洗象池、雷洞屏,最后抵达金顶,全程共计一百余里。 叶孤鸿几人都是行惯山路的,走了一个时辰出头,天光不过初明,便到了伏虎寺。 此寺始建于晋,兴盛于唐,南宋末年,有名僧于此以佛法镇压虎患,又以寺后山势如虎,故改名伏虎寺,又名虎溪禅林。 其实懂得都懂,即便真个以身饲虎,那虎拉完大便,依旧还要吃人,什么佛法能够镇压? 因此虎患能除,实是有高人以绝妙武艺,出手除去了数头猛虎,所为者,不过是猛虎挡了她登山的兴头。 只是这位高人行事低调,百姓以讹传讹,演绎出佛法伏虎之说。 但叶孤鸿身为峨嵋弟子,自然晓得此乃自家祖师爷的做所所为。 这伏虎寺又有一桩异处,便是殿宇重叠,构成了一个个特大号的天井,全寺地基又处于狭窄盘谷之中,四周青山盘抱,因此旋风不时涌动,虫鸟都难立足,灰尘落叶也自绝迹,不须清扫亦洁净无比。 时人不知缘由,自然又要归结为佛法无边,加上此寺处于浅山,因此香火极为繁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