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若安年_分卷阅读30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05 (第3/4页)

加以劝谏,实在算不得后宫典范,便有人提出废后。

        三月初,永和帝下令查抄郑家。谁知,查抄出来的财物,却与那本账册上有所出入。

        这中间缺着的一大笔银钱,到底去了何处?

        便有人将目光投向了荣王府。

        郑家说到底,只是一介外戚,中宫无子,就算再显赫富贵也不过只是一时,终有尽头。

        郑阁老这般人物,当年大梁建国,他亦是立下汗马功劳的,这人滑溜得很,如何会不留后路。再说了,郑家敛财又能为了什么,再多的财,没了权,不过引人垂涎,保之不住,反是祸端。

        但若用来帮着荣王成事,那就又另当别论了。

        荣王要笼络人心,要收归文武大臣,哪处不用钱,那便是个不见底的血窟窿,就凭荣王的俸禄,哪里能填得平?这些年,也不知道有多少钱,都投到荣王身上去了,如今,从郑家库房里搜出来的,自然对不上账。

        为郑家辩驳的人,也有话说,你这钱数对不上,说明你这用来作为物证的账册未必就没有差错。

        你说,那些钱都用到荣王府去了,有什么证据吗?难不成,还要连荣王府也一并查抄了不成?

        朝堂之上,争论不休,如今看来,倒如同入了一盘死局。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不相让。

        一时之间,怕也难有输赢。

        郑阁老乃至整个郑家的罪责,已是逃之不开,区别只在于,这罪,到底是大是小,又该如何论处。

        这一夜,永和帝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