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祖_第221章 灵隐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1章 灵隐寺 (第4/4页)

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

    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前后历时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大帝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

    将车停在灵隐寺门前的停车位,一幅对联映入秦玉眼帘,“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着人生哲理,写尽了人生。

    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常常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林语堂先生说,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按秦玉的理解,“半称心”不是消极无奈,而是一种人到中年后的豁达与智慧。“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

    假如事事尽如人意,那有什么努力和辉煌精彩可言呢?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人生几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有,故称“百味人生。”

    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就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只有平心静气胸无太多的杂念,才能及时把握机遇、化险为夷。

    万事只求“半称心”,是胸襟宽广,是淡定从容的处世哲学。

    万事只求“半称心”,是不设置太玄的目标,不盲目的去攀比。不生非分之想,不贪非分之财。

    可能我们得不到某些东西,但也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可能我们达不到某项目标,但也不要一味得垂头丧气。想胖的石头的妙手医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