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_第143章 寒门士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3章 寒门士子 (第4/6页)

家子弟也有天赋出众者,但是他们大多熬不住圣贤书以及八股文章的枯炽乏味,因此把天赋用在了散文诗词甚至于谱写曲本上,这也是因为他们衣食无忧,所以不需要通过科考来改变人生。

    但是寒门士子则不同,因为他们只有通过科考才能改变人生,所以就只能咬紧牙关埋头苦读圣贤书,然后在十年寒窗苦读中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寒窗苦读的代价就是不会长袖善舞交际,更不会秦淮河上赋诗填词博美人一笑,但是将来纵横官场的却多是这些寒门子弟。

    这些寒门子弟只要给一点机会,他们就会紧紧抓住,至死都不会轻易放弃。

    也正是这点,对于崇祯设想之中的新军,还有廉洁的新文官群体至关重要,至于其他的都不是什么问题。

    别看这些寒门士子此时远不及世家子弟处事老练。

    但是崇祯确信,等到这些寒门士子在徐州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从残酷的战场上生存下来,从此他们从思想和处事能力上都会出现巨大升华。

    那时,这些寒门士子从原生家庭带来的短板就会被完美的补全。

    等到这些寒门士子再回到南京,面对那些贪图享乐而留在了南京的世家子弟,就是一种降维式的碾压!双方无论是从思想高度还是意志品质,或者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已经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到那时候,像复社这种社团就再不会有生存土壤。

    所以,崇祯是真的没把复社放在心上,来南京这一个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