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章 英翠丝汀 (第2/7页)
式发文决定:恢复外交学院 但是要把一所彻底废校的学校重新组织起来,没一两年时间肯定是不可能的。 外交部又想尽快从恢复高考的优秀考生中立刻选拔人才培养,一番折衷就有了挂在北二外名下的委培班,而负责这几个委培班的35名教职人员,其实是从原来废校的外交学院原班人马借调过来的,所以教学质量绝对有保障。 本来么,如果为了名声好听一点,哪怕挂在北外名下,也不至于让刚才那两个退场的考生如此抵触。 只可惜,外交部也有外交部的难处:北外是教育部直属的大学,不归外交口管。只有北二外是外交部下属的,想怎么嫁接就怎么嫁接。 所有考生了解了这里面的弯弯绕之后,抵触和怀疑情绪也稍稍放松了些。 虽然学校招牌貌似比较辣鸡,但背后的衙门还是不错的。 而且按照招生章程,竞争貌似会非常激烈:全国范围内,只招收4个班级,而且是15个人的小班,还严格按照每个班9男6女的比例招。大部分省份,无论人口多少,都是2个名额。 如果放到后世的21世纪,外交学院每年的高考分数,固然会比清华北大至少低30几分。但这绝对不能代表八0年代外交学院的实力——因为90年代起,外交学院就不再包分配了,所以分数才显得不值钱。 而在“包进外交部”的八0年代,说外交学院录取分远高于清华北大,也是毫不夸张的。只是因为整个学校一年才招60个人,规模太小(每个省每年一般只招1男1女,或者2男),所以公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