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唐种田指南 第121节 (第4/7页)
相较于只有跟他家签长工才能学到的豆腐手艺,织袜子可简单多了,只要来他家做工半旬就能让家中女眷来学。 这农闲时刻,能来他这做工的青壮可太多了,基本上有女郎的人家都有人来做工,还有些只有自己一人住的,譬如老鳏夫骆新城就乐呵呵地来询问:“十二郎,你看我能学否?” 高长松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定是可以的,骆伯您能做出如此多精巧的陷阱,掌握数种编织技巧,又怎织不出足袋?”高长松还以自己类比道,“我都能鼓捣出来,您肯定一学就会。” 这话让骆新城受宠若惊,他连忙摆手:“十二郎你是天上的文曲星在世,一拍脑袋就会生出无数的奇思妙想,我又怎能与你相提并论,真是折煞我了。” 高长松:“您这话才是折煞我,什么文曲星不文曲星的,也没见过我科举有什么成果,不过是多读了两本闲书,从中学到先人智慧罢了,我这样若都能称作文曲星,天上的神仙怕要生气。” 这话别人都当他是自谦,高十二郎的聪明才智已经快传出乌斯藏了。 其实,哪怕是骆新城,想来找高长松学织毛衣都是要勇气的。 说来说去,都跟唐代的社会分工有关,倘若说后世的社会分工已经不算太明确,男人能做的女人一样能做,唐代还讲究传统的男耕女织。 织布,这是女人的行业,男性若触及了,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此外织布机的用法都传女不传男,想要学也没什么机会。 但高长松一开始就打破了织毛线上的两性壁垒,谁叫他光明正大地拿两根“筷子”,在众多年轻郎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