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唐种田指南 第216节 (第5/6页)
国柏山是周围村民浑叫的,实际上,这就是一小土坡,顶死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就能攀登至顶,可白衣秀士是个有情趣的妖,他不仅要拾级而上,还特意做了根竹杖,助他稳步。 实际上一个跟头就能翻到山顶呢! 待到山巅,萦绕在山周围的雾气也随着跃出地平线的火球而消散了,远处的生态化农场揭开庐山真面目,梯形分割的一块块菜田,成林的果树,还有连成框的养猪场、养鸡场等等。 阡陌上的佃农一大早便开始忙碌,他们像一个个小黑点,隐藏在田间。 这幅场景令白衣秀士沉醉在其间,他忙慌不迭拿出高木桌。 古代画都是在画案、桌子或石头面上作的,很少有斜面画,白衣秀士的画法也很传统,自不会有什么改变。 他们这些妖怪,多半是公元前五百年,春秋战国时期诞生的,一举一动很难不留有时代烙印。 这几年,随着东洲新皇帝继位,院体画逐渐取代前朝盛行的绘画技巧,成为时代主流,他因有意于科举,很难不关注主流画法,却也只学了个皮毛。 直到前段时间,看高长松与高玉兰的涂鸦集,又学了些新技法,这才磕磕绊绊,创造些作品来。 白衣秀士本就是来写生的,极目远眺,田间的景色比他想象中更佳,这既勾起了他的画魂,也引得他诗性大发。 可惜,他不是特别擅长写诗,只能将暂时的情感先融入画中,待记录完后,再细细斟酌诗句。 只见白衣秀士换上一支细笔,先勾勒出田的形状。 他用到了高长松所传授的知识——透视。 这年头虽有透视法的雏形,却用得极少,绝大多数画师还停留在平面上。 他听高长松说了些道理,深以为意,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