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_第32章 进京替职(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章 进京替职(3) (第6/6页)

不起这些水车等物还是一回事,毕竟单人独户的力量在那里,自己很容易保持农业优势。

    再说,黄来福也很乐意自己的农场引发外界的变化,单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小,要改变当时大明北方的农业恶局,还是需这种蝴蝶翅膀的扇动。如果大明以后多一些大农场似的经营方式,加上引用地下水,或许就不会出现以后的悲剧了。

    而进入六月份后,正是杂草快速生长时期,五寨堡各个农场中,又抓紧时间中耕,锄草,追肥。

    各地民堡的人都是戴个草帽,扛把锄头,到地里锄草。有些地方连锄头都没有,还要租用。而五寨堡各个农场中,黄来福则是普遍使用一种畜力牵引的锄具,名叫马拉锄。

    马拉锄,于公元2世纪,刘熙的《释名》一书中就有提到过,类似一种犁,但没有犁壁,却有两个锋利的尖刃。拉锄时,两个刃沿垄的两侧行进,就可以把垄两边的杂草除掉,并把灌溉沟加深,进一步在作物根部周围培土。

    马拉锄的效率比手工锄的效率要高好几倍。五寨堡各个农场的田地,用不了几天,便已全部锄草,追肥完毕,这种效果,又是让屯丁们咋舌不已。大量使用“高科技”的结果,是五寨堡各个农场的优势,将各地民堡拉得越来越远。

    形势一片大好中,黄来福也准备出门了。此时黄思豪的公文已经下来了,黄思豪荣休,享受全俸优养,黄来福替职为千户,品级为正五品,军衔初授武德将军,佩麒麟铜牌,等干了几年,资格老了后,便会升授武节将军,每月俸米十六石。当然,黄来福不可能每月只靠这十六石米过日。

    不过正式的接职,还要到京城去报到,通过兵部的考核后,才能正式确认自己的职务。

    这几天中,黄来福已是在打点行装,准备出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