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天子守国门 (第4/6页)
当然,到了宋朝的时候,为了防止边军坐大,倒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强干弱枝,也就是将天下最精锐的兵马编练为禁军,统统派驻京城驻扎,都在皇帝老子的眼皮子底下,也就不存在骄兵悍将的问题了。 而这样的弊病也是极大的,天下精兵都跑去了京城驻扎,边镇的实力肯定不足,于是乎,辽金和蒙古人崛起,而大宋朝廷,却不得不一味的对他们采取妥协退让,天下一统的局面付之一炬。 朱棣久在边镇,当然清楚将来大明一定会遭遇这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几乎无解。 要嘛放任边军坐大,要嘛放弃大明的边防,无论是唐朝还是宋朝的军制,都让他无法接受。 靖难成功之后,朱棣和姚广孝二人曾对这个问题有过讨论。 最终姚广孝提出了迁都北平的战略。 只要迁都北京,那么天下的精兵就可以布置在北平一线,这些兵将既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不担心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与此同时,北平本来就是边镇,一旦有北方蛮族入侵,这天下的精兵既是拱卫皇帝的禁军,同时也是驻防边关的边军,可谓是一箭双雕。 朱棣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下定了迁都的决心。 只不过…… 朱棣手里拿着奏疏,依旧还在沉眉思索,因为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迁都事关重大,一旦开始迁都,不但要耗费无数的钱粮,更重要的是,皇帝去了北平,那么文武百官也要随之迁徙。 可这文武百官,还有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