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 熨斗的妙用(加更) (第3/6页)
,跟杨红缨一起上学,刘青山也叫上大头,晃悠到支书家。 一听说要打小压井,老支书立刻眼睛放光,他在外地见过这种井,用起来很方便。 但是有一个问题:***,肯定需要不少钱吧?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刘青山跟老支书讲了好半天,不光是大棚需要用水,猪场鸡场啥的,以后也需要大量用水,光靠人挑水的话,实在浪费人力。 贷款的一万块,不就是用在这些方面的吗,要是光买菜籽,有个大几百块就足够用了。 这件事,老支书也不能一个人拍板,还得等张队长他们回来,大伙一块合计合计,不过老支书原则上还是同意的。 商量完打井的事儿,就开始召集村民,一起去大头家。 现在已经是九月中旬,利用秋收之前这几天时间,正好各家各户都把大棚拾掇出来。 主要工作就是两项:一个是整地施肥,一个是覆盖塑料薄膜。 就以大头家的大棚作为试验田,进行示范。 在场的都是老庄稼人了,整地施肥之类的,自然不在话下,大头主要讲了一下粪肥的种类和使用数量。 好东西也要讲究适量,蔬菜其实跟人一样,好东西吃多了,也会撑坏的,粪肥多了,能照样能把蔬菜烧坏。 大棚里需要的肥料,一是草木灰,二是张杆子辛辛苦苦积攒并且发酵的粪肥。 大头站在中间,有模有样地讲着:“这个草木灰偏碱性,里面钾的含量比较高;粪肥偏酸性,有机物质比较多。” 周围的听众有不耐烦的,嚷嚷道:“大头,你就说用多少吧,什么酸啊碱啊的,俺们也不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