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章 (第2/3页)
门为家了,一心扑在公务上,这样明显可以在陛下面前露脸的差事,谁敢不用心。甚至德安、黄州两地也组织过交流,可是黄州没办法照搬德安的模式,他们存在的价值就是两种方式的对比。 后来周煄“非战之罪”的言论流传出去,黄州的官员也开始破罐子破摔了,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政策从一开始就不对好吗? 为了自己的实心,动摇官员意志,致使一州百姓受苦,周煄果然不是好人。为此理念冲突,莫愁已经和周煄吵过无数次了。 再一年,灾后重建完全结束,德安修建得美轮美奂,就是一个小县城也是干净整洁,给朝廷缴纳的赋税,更是历年之最,陛下终于首肯了这样的治理模式,准备周煄封赏。 周煄却神来之笔,直接把最大的功劳让给了太子。 “此策之功,最大者乃是陛下慧眼识珠,领导有方;其次是太子殿下高瞻远瞩,规划得当,布局合宜;再次乃地方官员用心王事、治理有方,百姓淳朴听从教化,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臣虽有微功,不敢先行受赏。”周煄在大朝会上谏言道。 一件事成功了,功劳最大的当然是领导,众位大臣以为只是固定套路呢,也纷纷附和赞扬周煄高风亮节、不可不赏。 “你说的这些人,朕自然是要是赏的,可你往来两地,殚精竭虑,更是要赏。”皇帝高兴道。 “能为陛下分忧是臣的荣幸,臣再请先封赏太子殿下。”周煄再拜道,功劳最大的皇帝不能自己赏自己,那就从功劳第二的太子开始封赏吧。 此时大殿中响起嗡嗡声,大家看太子和恭郡王的眼神都不对了,如果周煄不是在演戏的话,那为什么最大的功劳不捞在自己怀里,反而送出去。就是送出去为什么没有恭郡王的份儿,就是顺带一句“父王教子有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