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锦衣卫背景? (第2/6页)
重东厂的建设,于是大明朝的特务机关,只有锦衣卫没有大的变化。 不过,锦衣卫的数量,在山东并不是很多,只有济南、兖州、登州等几个要害地区,有锦衣卫千户、百户驻守,其他地区,是没有正式的公开身份的锦衣卫驻守的。如果某地有事,锦衣卫是要从远方赶来的。莱州、青州都是如此。 究其原因,还是锦衣卫的控制能力开始消退,大不如前了。明末战乱,武将兵权日重,拥兵自重的他们,根本不怕锦衣卫。只有文官才受锦衣卫的约束。山东战乱不断,赤地千里,没有什么油水,锦衣卫也不想遭受这份罪,懒得安排太多的人手。 但是,锦衣卫还是有很多活要干啊,没有人手怎么干活?于是,一群冒充锦衣卫的假锦衣卫应运而生。他们打着锦衣卫的牌子,为锦衣卫做事,每月上缴一定的“挂靠费”。其实不领工资(自己创收),没有编制(临时工)。飞鱼服和绣春刀当然不能颁给这样的临时工,于是就用雁翎刀代替。 原本锦衣卫还算严肃的特权部门,现在开了口子,各色各样的假冒锦衣卫,就蜂拥而上了。到底哪些是有授权的,哪怕是根本没有授权的,恐怕锦衣卫自己都分不清了。雁翎刀又不怎么值钱,三五两银子就可以买一把,有钱人当然拿来充门面了。 只不过,在盐枭里面,使用雁翎刀的还是少数。官府明面上毕竟是要打击私盐的,锦衣卫军官自己走私私盐,肯定要撇清其中的关系,不可能使用绣春刀和雁翎刀。眼前这伙盐枭,明目张胆使用雁翎刀,不知道到底和锦衣卫有没有关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