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唐_第217章 骆家的情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7章 骆家的情况 (第2/5页)

这个公孙家的大少爷。

    “家父共有三个堂兄弟,大伯骆清,三叔骆施,四叔骆梁。”见茶碗见底,骆宾王起身又给柳一条斟倒了一碗,口中不停地说道:“大伯。三叔,四叔三家,家境虽称不上富裕,但是却也是衣食无忧,在这乌伤城地骆家塘,也算是三户不小的地主。十年前,家父去齐鲁博昌为官上任时,把家中的老小都给接了过去,家中所有的那十顷良田,便在口头上分租给了这三位堂叔伯。当时有村正何大山在一旁作证。”

    “因为都是自家兄弟,所以也并没留下什么契约,字据,随后的几年里,这三位堂叔伯倒也都很规矩,每年都会不顾路途的遥远。把当年的地租兑换成银钱给我们送来,就是五年前何村正因病过逝后,这种事情也没有断过。”骆宾王把茶壶放下,自己出随即又坐了回去,道:“现在想来,怕都是因为家父的那个官位在身,他们不敢胡来。”

    “照你这么说,那个村正死了。当时又没有任何地字据,而且这地他们也种了有十年之久?”柳一条轻皱了下眉头,十年,可以改变很多事了。

    “那个公孙令县是如何评判的?”不待骆宾王回答。柳一条又开口向他询问道。

    “家父故后,学生就带着娘和二弟,赶着家父的灵柩回了老家,刚开始时,这三位堂叔伯倒还算热情,帮着学生一起,张落着把家父落葬到了祖坟之内,待家父的丧事完毕,家中的积蓄已所剩无几,于是学生就想起了租吝于这三位堂叔伯处的十顷田地,”骆宾王轻轻地跟柳一条叙述着他从博昌回来后的情景。

    矢口否认,反目无情。

    一些背信忘义,见利忘义的典型例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