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1章 意大利会有航空母舰吗? (第2/5页)
其中75架是苏联红空军订购的“改型机”。实际上就是将轰炸型的j.28,以客机的名义做散件出口,在苏联装配成tb-2重型轰炸机。 而散件组装只是苏联国产化j.28的开始。在完成了全部75架的散件组装后,苏联工程师也就基本吃透了j.28,之后就会在德国工程师的帮助下自行生产——发动机还需要继续进口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仿造,而机载电子和导航设备则只出口不转让技术。 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德国在空冷发动机和大型飞机领域可以保持相当的领先。连苏联在这两方面的水平也仅次于德国,比英美法意等国要领先一头,更别说远东的那个日本帝国了。 “伊塔诺,我们可以合作啊,容克斯先生4月份的时候不是来过意大利?”赫斯曼和巴尔博非常热情的拥抱了一下,微笑着提及了航空合作的事情。 “我知道那次谈判,菲亚特公司不愿意转让液冷式发动机的技术,在那方面我们领先世界!”伊塔诺.巴尔博颇为自豪地说。 意大利在液冷式航空发动机领域有领先优势是没错,但是意大利的市场太小,支撑不了一个大而全的航空工业。所以意大利的领先优势没有保持太久,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就已经落后于英美德了。 在赫斯曼看来,意大利航空工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应是专攻一路——或者发展液冷路线,或者专攻空冷路线。最好还能和意大利未来的亲密盟友德国合作。 考虑到德国已经在空冷发动机领域占据了领先,意大利人完全可以把空冷发动机的发展路线交给德国去做,同时再和德国合作搞液冷。 不过这样的理想的事情多半不会实现,因为那位意大利领袖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战败后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