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6章 货币战争还在继续 (第2/5页)
分工厂都更新了设备,增加了产能。但是煤炭的产量只比1913年稍多一些,粗钢的产量还没超过1913年(比历史上当然好多了)。虽然生产了许多汽车、飞机、摩托车、拖拉机,还有照相机、收音机、洗衣机、电冰箱之类的消费品,但是消费品市场离饱和还远着呢。绝大部分的欧洲家庭,连一样家用电器都没有。 实际上,历史上二十年代末开始的大萧条就是货币的金本位制无法维持所引发的。这场大萧条的本质就是一场超级大通缩,按照布尔什维克的说法是工人阶级的工资无法购买他们所生产的产品所造成的。但是这个问题在后来的几十年都没有被解决,可是如此严重的大萧条却再也没有出现过。原因就是在2、30年代的大萧条后,各国都放弃了金本位,可以利用印钞机来创造需求了。 阿道夫.希特勒有些沮丧地说:“法国人在1927年前就垮了,现在又轮到了英国,德国将会是下一个目标,这样下去犹太人要胜利了,雅利安民族的欧洲要完蛋了!” 他咬咬牙齿,“可是德意志人民现在还沉溺在虚假的繁荣之中,只是在坐等他们的末日!” 法国人在1923年到1926年间也经历了一场力度相对德国较小的货币崩溃危机。表面上的起因是鲁尔危机——因为德国人的消极抵抗,鲁尔危机对法国经济的打击也很大。罢工造成了法国煤炭供应紧张,莱茵河和通往东方的铁路运输中断。而且法国入侵德国的前景,也造成了国际资金抽离法国。 国际资金抽离的形式当然不是法郎,因为法郎在世界大战后就失去硬通货地位了。所以法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在鲁尔危机爆发后迅速减少,法国央行很快失去了抵抗能力,只得任由法郎暴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