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_第210章 未来的统帅 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0章 未来的统帅 六 (第3/5页)

的?”

    “有一个师属炮团,六个步兵团(包括威廉堡的两个团)各有一个步兵炮连,另外还有5个反坦克炮连(包括威廉堡的2个)。”赫斯曼回答,“目前部署在乌斯马湖前线主阵地上的是两个步兵炮连和两个反坦克炮连,预备阵地上另有两个步兵炮连和两个反坦克炮连。在炮兵阵地上还有八个炮兵连。另外,还有三个防空炮连分散部署。”

    “乌斯马湖前线摆了多少门大炮?”希特勒不了解目前德军和波罗的陆军的炮兵编制,干脆问起了具体数目。

    “150毫米的大炮有16门,8门是k16型,8门是ig33型步兵炮;105毫米的大炮有36门,都是le.fh18型榴弹炮;75毫米炮有16门,都是ig18型步兵炮;37毫米pak35型反坦克炮有84门;20毫米flak28型防空炮有36门。”

    “大炮的数量不算多。”希特勒的眉头微皱,在打过一战的他听起来,一条如此关键的防线上只有这点大炮,实在是有点“丢人”。换成1917年、1918年的德军也不至于如此。

    他报出来的大约就是国防军1932年型步兵师的火炮配属情况,和历史上的1935年师略有不同。不过和历史上的情况仿佛,目前德军的炮兵火力并不算强大,在欧洲要排在法国和苏联之后,大部分火炮的性能也不算优秀。

    问题当然还是出在《凡尔赛条约》上,长达十几年的“无订单”时代,成功重创了德国的火炮研制和生产——军工技术进步和别的技术进步一样,是离不开订单支持的。没有军方的大订单,克虏伯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是不可能大笔砸钱去开发新式大炮。

    不过赫斯曼并不在乎德国炮兵实力的不足,因为他知道缺乏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