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_第152章 告别列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章 告别列宁 (第2/4页)

当的警惕。

    首先,要尽量避免加强苏联装甲部队的力量。所以赫斯曼压下了和苏联共同开发新型坦克并且和苏联合作建设拖拉机厂的建议。现在有波罗的共和国存在,坦克和拖拉机的总装厂完全可以放在波罗的境内。装甲部队的战术研究,也可以在波罗的共和国进行,没有必要去和苏联合作。

    其次,在航空合作方面也有所保留。赫斯曼目前推动的合作项目是以空冷式发动机为动力的飞机。在历史上,除了fw-190和零式以外,装备空冷式发动机的战斗机的格斗性能比装备液冷式发动机的战斗机还是要稍弱一些的。

    而且fw-190和零式都是通过特殊的设计提高了飞机的性能。前者拥有体型修长类似于液冷发动机的bmw801,零战则拥有超轻的设计和材料。

    因此在赫斯曼的干预下,德国只会向苏联提供星型空冷式发动机的技术——实际上是双方合作开发,苏联人提供了大部分的经费,还会订购一部分bmw和西门子生产的成品,从而保证了bmw和西门子两家公司可以继续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投入资金。

    至于液冷式发动机,bmw公司、容克-尤莫公司、m.a.n公司、奔驰公司和欧宝公司都得到了工业促进委员会和经济促进公司的资助,开发各个型号的液冷式发动机和发动机增压器(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

    第三,通过苏德海军合作(历史上苏联海军曾经雇佣了一千多名德国军事顾问,苏联的潜艇和水面舰艇很多都是在德国工程师帮助下建成的)的引导,让苏联红海军逐步意识到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的重要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