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章 质疑:顾辙这种成绩都能拿奖学金? (第5/6页)
现有技术更有优势的隐形眼镜材料,是以“γ聚谷氨酸”为基底、加上几种甘油醚类交联剂的水合物。 但是,最后的成品材料里面、γ聚谷氨酸的聚合度要达到多少?聚谷氨酸和甘油醚交联剂、水合剂的百分比各是多少时,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或者至少能做到比目前市面上的隐形眼镜材料脱模精度更高? 这里面,往少了说做几百组对照实验都是有可能的。 顾辙之前参加实验考试的时候,能满分过关,那是仗着他作为重生者、而且机缘巧合前世对那年的全球总决赛考题怀着巨大怨念、反复练过、印象深刻。 论真实的化学实验cao作能力,顾辙是不如奥赛时正牌省一、并且以实验cao作拉开分差的孔超凡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顾辙做好实验规划、计划,让孔超凡帮他动手。 最好还是把吴丹青也拉进来,大家分组做同样的实验、只是把不同的配比任务分下去。这样对于将来保护顾辙的成果所有权,也是最好的。 因为在科技界,成果从来都是主要属于科研规划和实验设计的。 除非是非常难、没什么人能cao作的牛逼实验,才有可能给cao作者也分成果—— 比如当年杨振宁李政道拿诺贝尔奖的那个成果“宇称不守恒”,需要做一个“观察钴-60原子核β衰变放出的电子的出射方向”的实验, 但杨李都是理论大牛、实验不太行,最后借助了吴健雄的实验cao作。但拿奖的时候也没见吴健雄能分享诺贝尔奖啊。 除了这种极端特例,其他普通科研,实验cao作者地位就更低了。 发现链霉素的uc伯克利的瓦克斯曼教授,当初就是提出了“在各种抗杆菌灰霉土壤中分离抑制结核杆菌抗生素菌株”的实验设计,独享了1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