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6章 都是聪明人 (第2/5页)
就真的那么“yin荡”,而是说黄段子比较合适。要是谈论工作,未免过于凝重,而且有上下级之分,谈到工作,下级就只有聆听的份,上级唱独角戏。若是谈论东家长西家短的,万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就很不好了,会在领导面前留下坏印象的。 说黄段子,那就老少咸宜,上下通杀,还能活跃气氛,拉近彼此的距离。有道是,不说黄段子不开席。 不过眼下,有两位女士,其中一位未婚,姜大山看上去也不是那种俗不可耐的官员,刘伟鸿又如此年轻,也是未婚,却是不适合说黄段子了。没的自贬身份。 “刘书记,听说夹山区正在大搞建设,还引进了港商来搞开发投资?” 姜大山主动提起了话头,饶有兴趣地问道。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是有这么回事。我们打算搞一个饲料厂,一个机械制造厂,这都是区里自己的产业,国家和省里给了一百万扶贫款,全用上去了。至于港商,已经签了意向性合同,应该很快就要展开实质性的行动了。计划先搞个日处理五十吨牛奶的奶制品厂,如果销路良好,以后再扩大生产线。只要这个奶制品厂建起来,可以带动不少村民养奶牛致富。” 刘书记这话,不怎么谦虚。但刘伟鸿今天来的目的,就是想说服姜大山给夹山区贷款修路,那就要先抖落一下家底,好让姜大山先就有个基本的印象。不要还是拿老眼光看待夹山区,那就糟糕了。那鸟不拉屎的穷地方,人家凭什么贷款给你啊? 看得出来,姜大山听得很认真,说道:“刘书记,你这三个工厂,都算是对市场看得比较准的了。尤其是饲料厂,前景十分广阔,搞好了,能发展成为大公司。机械制造厂,前景也不错,但是效益可能会出得比较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