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_第一百三十二章 辞赋与万言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辞赋与万言书 (第3/7页)

鸿儒充任讲官,这让章越有了学习的途径。不似过去在乌溪时,找本书都难。

    太学的制度是‘讲于堂,习于斋。’

    崇化堂每旬一讲,由国子监直讲亲自授课,平日考课时也在崇化堂。

    至于平日学习则在斋舍。

    这斋舍与学校宿舍有些不同,有些研讨室,自习室加宿舍的感觉。

    每日章越都必须来到炉亭参加筵会。

    此炉亭置于每斋之中,因冬日可以升炉子,故名为炉亭。

    炉亭就是斋舍的自习室加研讨室,除了冬日生火,到了夏天则将东西两壁的通身窗打开。

    章越从南面走进炉亭,东西二壁的通身窗旁悬挂着本斋及第者的名字,下面再以小字写上进士几甲几名,乡贯等等。

    北面则是实墙,上面悬挂着三块板牌挂于壁上。

    中央这一块板牌是重中之重,被称为光斋牌。

    这是从唐朝中进士就留下的规矩,凡是本斋进士及第,做官归省太学的太学生,当返学行光斋之礼。

    除了行礼外,还需向本斋纳一笔钱,称光斋钱。若出任宰执、状元、帅漕,还得再送本斋一批贵重礼物,然后写于光斋牌上。

    至于左光斋牌右两块,左侧书本斋学生姓名籍贯以及表德(在太学里获得荣誉),章越行过‘参斋’之礼后,已是列名于这块板牌上,正式成为了养正斋的一员。

    右侧则书太学学规,养正斋斋规,旁附一副炉亭座次(炉亭之图见章末彩蛋章)。

    亭中正中央则是一个火炉,座位则皆围着亭炉,共有二十四个座位左右而设。

    一斋满额为三十人,但为何只有二十四座位之数,章越倒不明白了。

    不过比起以往教室与宿舍两点式的生活,平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