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_第七十八章 苏州来人了(两更合一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苏州来人了(两更合一更) (第2/7页)

不断地来钱了。

    章越道:“这一番我也是长了见识,大刻坊的匠作纸墨工序都比咱们老道,纸张墨印也是精到,如他们用的顺昌书纸不仅比我们的便宜,做工还比我们好,甚至还请了方家在书上补了注释,典故出处。最后两家一比,倒似我们抄了他们一般,更气人的是卖得还比我们便宜。”

    这真可谓正版被db打败的感觉,然后劣币驱逐良币。

    章越确实也没料到,这时候建阳书肆如此发达。

    以建阳崇化坊而论,比屋皆鬻书籍,天下客商贩者如织,每月以一、六日两大集,十日两小集。

    这里的百姓真称得上‘以刀以锄、为版为田’。尽管刻坊众多,但却不愁没有书卖,天下的书商都云集于此。

    到了南宋时,建阳书坊之间有类似于版权公告,这也是最早的版权公告,一家不许仿刻他坊的书,但目前没有。

    章越道:“斋长下面有两条路,一即是趁着赚了这笔钱,咱们分一分,二是咱们将这钱扩建书坊,再雇些匠人,买些上好的雕版来。”

    听章越之言,斋长眼里露出犹豫之色,最后道:“我看还是算了,咱们还是见好就收吧!三郎不会以为我目光短浅吧?”

    章越失笑道:“斋长是聪明人,许多人就不知何为落袋为安。在下佩服还来不及呢。”

    章越确实也没有强求的意思,这本来就是他顺手为之的事,经营一项生意,后面要牵扯多少精力。

    这可不比勤工俭学来的轻松。

    宋朝的出版业能够出头仅限于科举用书,这是因为学校的日益普及。但说到底宋朝繁华比明清有过之无不及,但识字率却不如明清。

    故而章越抄几本明清话本小说在宋朝不是没有市场,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