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_第一百一十四章 安定先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安定先生 (第5/6页)

循序渐进。”

    众所周知《四书》是由朱熹修订,其实最早提出四书这个概念的是韩愈。他将礼记里的《大学》,《中庸》提出来,与《论语》,《孟子》并列。

    但目前主流儒者还是不认同这个观点,还是以《孝经》为本。

    这涉及到什么是体了,韩愈之前都认为孝心是体。

    人少则慕父母,自呱呱坠地以来,孩童莫有不爱父母的。正有了爱父母,方才爱父母所生之兄弟姐妹,父母之兄弟姐妹,父母之父母,最后推广至同族,同乡,忠君爱国。

    故而至南北宋为止,儒家都先学《孝经》。

    但孝是人类情感的一种,不能代表全部。

    所以朱熹才继韩愈提出了‘正心诚意’为体。

    围绕着‘正心诚意’,明朝的理学和心学争了半天。理学认为要‘格物致知’,学习道理,万物教给你的道理,这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就是体。

    王阳明格竹子半天,发觉我不认同的道理,哪怕说得再有道理也不是我的道理。

    于是儒学分出了心学。

    王阳明最后在天泉桥上对他两个徒弟说了这样的话,利根(聪明人)之人多了解自己,钝根(笨人)之人多了解世界。

    但无论钝根利根,真正的体一定是包含着天理与人欲的。若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那么天理就是人欲,是没有是非善恶的。

    不过讲到这里,章越还是把握了分寸,体到了‘正心诚意’这个境界,虽然不太符合当时主流,但毕竟这是韩愈的主张,你要反对去骂韩愈好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