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便桥之盟 (第3/4页)
负了家国重任,以质子的身份远行数千里外的漠北,李世民的心里如何能够心安理得。 在李世民看来,一个孩童背井离乡,哪有真的就能做到生死不畏的,李恪的举动恰巧透出了他最真实的心性。 一己荣华与整个大唐的安危,李恪心中虽有畏惧,却还是选择了后者。这个不经意的小小举动,恰恰击中了李世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我儿此去突厥,委屈你了。”李世民在李恪的面前一向情感内敛,不显于表,心中纵有波涛,嘴上也只是这般平淡道。 李恪道:“儿臣是大唐皇子,为国尽忠本就是儿臣之本分,何谈委屈。” 李世民从袖中取出了一把精致的匕首,交到了李恪的手中,道:“这把匕首,是为父昔年大破窦建德,自窦建德的身上取下,锋利非常,削铁如泥,为父深爱之,便一直留在身上。我儿此去突厥,为父便将它赠于了你。为父以此向你承诺,五载,最多五载,朕必护你归国,不叫你在突厥多受苦楚。” 五载这个数字,李世民绝非只口枉言,而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此番在李恪面前说出,也算是给李恪的一个承诺。 而对于这个数字,熟知唐史的李恪自然更是深信不疑。 李恪当即回道:“儿臣此去突厥,每日南望,便专等我大唐王师北定之日,再归国尽孝。” 李世民点了点,招了招手,从众将之中走出一名二十来岁,剑眉虎目,身披山文甲的年轻将领。 “末将参见陛下,参见蜀王。”年轻将领走到李世民和李恪的身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