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_本书背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书背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2/4页)

证明郡县制相比于封建制是先进的,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这么认为,项羽灭秦之后分封,汉初分封,甚至到了晋朝封建制还死灰复燃,可见其顽强的生命力。

    一句话,在我看来,在秦末,是不是贵族出身,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造反的人来说,并不是无足轻重的,恰恰相反,重要无比。陈胜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当时是石破天惊的,但也没有多少市场的。他思想上的超前,并没有给他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正如一个穿越者如果面对那个时代的人大呼“人人生而平等”,等来的肯定不会是欢呼,而是鄙夷的斥骂,甚至是**毁灭。

    陈胜死了,他个人的能力是一方面,但是部下的相继背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陈胜死后,六国之中,除了燕王韩广不是原先的六国之后,其他五国都是六国后人。齐国的田儋,韩国的韩成,魏国的魏咎,赵国的赵歇,楚国的怀王,看看这个局面,有谁还能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是有种的。

    这五国之中,田儋是自己拉杆子干的,过程轻松得让人不敢相信。韩成是张良立的,魏咎是周市坚持的――为此差点和陈胜翻脸,赵歇是张耳、陈余立的,怀王是项梁立的。这里特别要提一下项梁。项梁八千人过江,蒲将军、英布等人投奔他,不是因为项梁有本事,那时候还没看出他有没有本事,而是因为他们项家世代楚将,是实实在在的贵族,项梁一举成为义军中的老大,他的身份是至关重要的,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