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276节 (第3/6页)
这些人,可能是历朝历代的文臣武将,通过科举这种快捷的方式得到晋升,快速融入张华的势力。 也有类似于李显忠一样,不屑于参与科举的武将,直接应征入伍,征战沙场,凭借军功晋升。 古代,文举比武举重要,武举几乎被忽视,除了士人掌权以外,还与武将职位世袭、军功制有关系。 军官的位置就那么多,不少武将的子孙可以得到荫蔽,世代为将官,士兵杀敌,还有可能被提拔为军官,而没有经验的武举人,难以胜任将军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只是候补。以至于武举没有什么存在感,武举人的地位也不高。 在张华这里,武举的地位已经有所提升,不再是摆设,还要考核兵法。 第二次科举持续了数日才结束,主考官下令批改卷子,以拟定最后的成绩。 张华任命谢安、韩非、姚崇三人为文举考官,李绩、陈庆之、范仲淹为武举考官,评议等级划分。 只有甲等的考生有资格参与最后的殿试,由张华进行最后把关。 各个考官也不好夹带私货,毕竟参与殿试者的优劣,张华可以看得出来,要是一些平庸之辈出现在殿试,说明有人舞弊。 中天阁书院,几十名儒生在等待科举结果放榜之前,设宴谢师。 “恩师不但传道受业解惑,而且在长安之战,救我性命,恩同父母。学生若是能够高中,定然感激不尽,终生不敢忘记恩师之德。” 在长安之战,被教书先生救下的儒生,向教书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