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_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69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697节 (第3/6页)

厘两派工匠,正好可以相互制衡。

    柴荣当过皇帝,自然知道分权制衡的重要性。

    公输班、禽滑厘代表了两派工匠,其中一派势力太大,还可以拉拢另外一派,进行打压。

    “子夏在夏城,看来可以去见他一面。”

    孔子听说弟子子夏在夏城,在自知鲁国灭亡已经是大势所趋之后,感慨世事无常之余,开始周游列国。

    以孔子的声望,只要不起兵造反,各个势力都不敢拿孔子如何。

    子夏不像颜回、曾参等弟子一样严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颇有经世倾向的弟子,在离开孔子之后,不再关注“克己复礼”,而是提倡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延展了儒家正统政治理论。

    李悝、吴起、魏文侯,都曾向子夏请教。

    孔子主张施行仁政,在礼制方面恢复周礼。

    大致思想就是,君主通过施行仁政,来让人们吃饱肚子,而吃饱肚子的人们才能学习礼节。

    孔子得知后世礼崩乐坏,战国时期,战争更加频繁,而且兵家为了获胜,无所不用其极,又得知秦国统一六国,结果也不坏,才有了后面的汉唐盛世,思想也有所转变。

    时代已经变了,孔子、王莽都想要恢复周天子的时代,但事与愿违,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被一两个人物所左右。

    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进入战国时代后,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会在战国第一个霸主的魏国讲学,而且更加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学而优则仕。

    孔子知道后世发生的事情,大受震撼,他认为有必要前去与子夏叙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