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_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29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297节 (第5/6页)

 因此,如果提前培养一名合格的继承人,对一个大势力而言,至关重要,否则主少国疑,那就不妙了。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是因为主公柴荣英年早逝,继位者柴宗训年仅七岁,无法控制赵匡胤。

    有些君王培养多个皇子,还有一种考虑——那就是长子夭折或者战死,好不容易培养的继承人突然就这样没了。

    比如孙权精心培养的长子孙登英年早逝,导致东吴出现政治危机,三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爆发了“二宫之争”。

    后果是孙权震怒,废黜孙和,赐死孙霸,改立孙亮为太子。

    仅仅是继承人突然毙命,东吴后期就陷入混乱,可见继承人对于一个势力的重要性。

    张华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了长远考虑,也开始着手培养继承人。

    不过,前提是先有继承人。

    于是张华开始与众女培养感情。

    “公子当以大业为重,儿女情长,可暂且搁置一旁。”

    花木兰支持张华北伐。

    来自北魏的花木兰知道北魏拓跋鲜卑的实力。

    拓跋鲜卑可不是什么头脑简单的游牧部落,诞生了不少猛人。

    拓跋珪、拓跋焘都是擅长用兵的皇帝,他们的对手都是一时之豪杰,拓跋鲜卑也是前秦天王苻坚死后,重新统一北方的强大势力。

    张华还记得辛弃疾的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