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172节 (第3/5页)
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出现在马坊镇附近的丘陵之上,俯视下方正在苦战的王平和无当飞军。 安禄山的军师站在此人身边,对那人说道:“大王,这是张华麾下的无当飞军,主将为蜀汉王平。” 大汉说道:“击败古之名将,还真是令人热血澎湃,即使逐鹿失败,也此生无憾了吧。” 谋士答道:“大王不必妄自菲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成王败寇,只要取胜,便是千古明君,若是失败,便是流寇。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 三原镇,张华将主力兵马移驻此地,与咸阳镇的秦军、长安镇的唐军对峙。 三方势力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张华成为势力最强大的秦川诸侯。 张华打压和收拢胡人部落,从中挑选最凶悍的战士,进入义子营,训练成曳落河。 两个月后,第二批曳落河骑兵将可以训练完毕。 张华又张贴告示,招揽原本安禄山领地的人才。 张华吞并安禄山势力百万人口,按照人才的比例,怎么也会有一些不愿意投靠安禄山,却隐居在安禄山势力的人才。 张华不惜重金,令各镇、各村张贴告示,重金招揽人才。 果不其然,一些县令、举人、秀才、进士,纷纷毛遂自荐,其中还有一个南宋的知府,张华一一任用。 这些人才之中,还没有出现耳熟能详的文臣武将。 不过仔细想想,耳熟能详的名将和名臣,本来就是凤毛麟角,而且多数会投靠大势力,很少会选择隐居。 在张华以为无望时,一个士人主动前来拜访张华。 “在下苏代,乃是燕国人,愿为公子效力,合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