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当年知青 (第3/4页)
,他进屋后见到的中年人果然是杨泽明。 杨泽明离开的时候大概二十五六岁,现在已过而立之年。 “师傅!您怎么来了?” “小宇呀!都这么高了?我七九年走的时候,你就和你弟弟现在这样大。” 七九年的时候江宇十二三岁,可不和江滨现在一样大。 “我今年冬天比较清闲,就想着回来看看父老乡亲,毕竟我在这里算是度过了青年时代,我在这里待的时候,江哥江嫂对我可是帮助不少。” 杨泽明十八岁下乡二十四岁离开,在黄岭村整整待了六年。 这六年里,他的衣服缝缝补补洗洗刷刷几乎都是李琴帮助做的。 “我听你父亲说你回来没几个月就给meimei买了新自行车,还给家里买了彩电,小子行啊!” “运气好,师傅您现在干什么工作?” “唉!别提了,在丰阳自行车厂里当一个车间主任,你给你meimei买的东方牌自行车就是我们厂生产的。” “啊!你们自行车厂的效益也不好吗?”从杨泽明唉声叹息的语气中,江宇听出他好像工作不是那么顺心。 “头几年还挺好的,但是领导瞎胡搞,把厂子搞完了,这两年的效益就明显不行了,我准备离职不干,下来做买卖。” “我给我meimei买自行车的时候就知道你们厂得完蛋,但没想到完蛋的这么快。” 按理整个八十年代,自行车厂家活的还是相当滋润的,它们真正开始进入效益不好阶段那也的从进口自行车进入大陆市场开始。 九十年代初,一些海外品牌开始进入大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