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论科举 (第2/4页)
灰。” 沐九歌很是无语,不愧是老李的种,这死心眼的样子,绝对是遗传到位了。 “老师,这不过是你的片面之词,每年的科举后,都会有很多的学子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李承乾有些着急,每年的科举虽然自己没有去参加,但是每年都在正常运转,从未听说过有不合理的地方。 “无知,每年的科举虽然有不少人脱颖而出,但你可知真正的寒门学子占几成?” “好比,武德年间的科举,世家培养出来的学子,占据七成以上,而真正的寒门学子,顶多能够占据三成。” “而拥有人脉的学子,自然能够平步青云,而那些出自寒门的学子呢?又有什么人会主动将目光落在他们的身上?” “真正能够为民做主的位置,早就被那些关系户给占据了,而那些空有一腔热血的寒门学子,又能够占据什么样的职务?” 沐九歌毫不客气的训斥着李钱,有想法是好事,但是更加要尊重现实,否则日后吃亏的必然会是他自己。 “老师说的可是那些国子监中的助教?” 李承乾若有所思,每一次科举完事,必然会有几人去国子监任职。 相较于其他官职,国子监的助教,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差不多吧,大部分的寒门学子会留在国子监,要么就是被外放到地方,任职些地方刺史类的职务。” “想要一步登天,直接进入朝堂任职,根本就不可能。” 这就是有人脉与无人脉之间的差距,你想找人说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