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七章 谢生婚否,会馆吃客 (第2/7页)
得到一次点评。 而到了国子监……想也知道,盛时期四五千人甚至更多的最高学府,从祭酒和司业,到博士厅的博士、助教、学正等等,再到下面各厅的小吏,加一块都不超过五十个人!就这五十个人,还有一多半都是从事纯粹管理工作的,其他人教学都未必够,还改作业? 更何况,高宗改制之后,太祖皇帝钦定的各科博士变成了五经博士……那些从科场杀出来的博士们一般只讲自己擅长的,讲完课算数,谁有功夫一篇一篇看监生们的文章?看几天几夜都未必看得完! 所以,国子监从前在育才方面,完败于那些书院,那是毫无悬念的。几千人的大锅饭学府——或者说一多半监生都是为了混个名头肄业,然后好去谋差事的学府,怎么能和那些少则几十人走精品路线,多则数百人走广博路线的私家书院去比? 这也就是半山堂和九章堂人员构成不同,几乎是半独立于原有的国子监,所以张寿才能在皇帝的支持下放手折腾。反正不会动摇到六堂的基业,如今半山堂一分堂,从第一堂到第三堂人数锐减,原来那偌大的屋子还让给了率性堂,大多数人就更没话可说了。 至于和张寿相争,有杨一鸣那惨痛的教训在前,谁会再去和张寿过不去? 张寿并不知道,自己突然杀去国子监查功课,竟然会引来博士和助教们们好一通烦恼。 视察过自己的地盘,出了国子监和阿六汇合,又取回了马匹,他就带着阿六转道去了陆绾的大明公学。因为他昨天才从陆三郎那知道,他离京时还仅仅是一个方案的公学,竟然不但有了办学场所,还有了第一批学生。 在京师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