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祝融珠 (第5/8页)
头上,而侧卧于一石台上面。真像一个人睡着一样。书籍之中,记载最多的就是此佛像。 这样大型精巧的浮雕,在滇中的石雕里很少见的。足以与北京西郊卧佛寺著名的卧佛媲美。 而睡佛名佛,其实并不是佛教的僧侣。在滇中的传说里,此雕塑俗名陈博,亦称鬼谷子先生,春秋战国人。传说,他看破红尘,决心隐修,就遍游世界,到安宁法华寺的山中时,见这里风景十分优美雅静,便选择在这里睡下去了。于是,就有了这个石雕。 另外的一些文献还记载,在睡佛的右上方,有一小条陡峭的山中小径。登上十几级小石坎,即禹王碑。碑是在一个长约两尺有余,在趸沙岩石上刻有蝌蚪文,并有明代文学家、金石学家杨慎摹写的夏禹笔迹释文。书法利落自如,历经数百年来,碑上字迹,依稀可认。 而传说中还有另一个故事和这个石碑有关;据说原来此地常起蛟发生山洪,人们为了镇压蛟龙,便在这里刻下了禹王碑,碑刻好后,再未发生蛟龙起洪了。 后者这个传说,东护法还活着的时候不知道听过多少类似的故事了。 只不过,东护法好奇的不是这里的工艺和传说,而是之前,他清楚的看到石窟中流转着的火之灵气。 说起来也是奇怪,这个地处偏远,位于深山老林中都快被人遗忘的石窟中,居然能凝聚如此浑厚的火之灵气,倒底是何原因?东护法一时间想不明白,也好奇心更重。 而且西护法到此,也没有去看著名的法华晚照奇景,而是停留在林间静候黑夜的降临,这让东护法更是确定,对方到此必定是有什么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