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 肺腑之言 (第2/4页)
要晋升三品以上都很困难,因此只需子弟出息,权贵家族还是会让他们正儿八经地考科举的。 王若凌的儿子就是一例,他的儿子王钰旋与崔维桢同年,今年也是要下场考试的。 崔维桢少时也曾在国子监就读,虽然崔世昌已经去世,但他的学籍还是保留的,王若琳疏通一下关系,让他继续回去读书便不成问题。 他嘱咐道,“距离会试只有几个月的功夫,并不期待你进去能学多少知识,你进去是收集信息的。今年会试考题,国子监祭酒和几个经学博士,都有可能被皇上选去出题,你进去好好听他们授课,若有所得,就能比旁人多几分先机了。” 这番算是肺腑之言了。 崔维桢郑重道了谢,王若凌表示满意,又继续说道,“你若是有空,可以多参加一些诗会,或者给当世名儒投递作品,若得几句夸奖也能显名。将来殿试提名,皇上会优先考虑名气大的士子。” 这一点潜规则崔维桢也是知道的。 他算是家学渊源,崔世昌既是连中三元的大才子,又是皇上宠臣,每年到会试时间,门房每天都能收到几箩筐的投卷,都是来撞运气的士子。 为什么说是撞运气呢?因为崔维桢知道,那些投卷他爹压根儿都没空看,即便里面真有文采惊艳之辈,也只能是石沉大海。 对此曾有士子作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看似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