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一章 双阴线!(4000) (第4/7页)
贤弟结拜,实乃人生一大快事,不过孔明贤弟年纪尚小,饮酒就算了,改日贤弟来邓县找我,为兄以茶代酒与贤弟好好亲近!” 吴良哈哈大笑,接着又不动声色看向地上的那首《梁甫吟》,开口问道,“好诗!真是足以流芳百世的好诗!只是不知这诗是贤弟何时所作,为兄想为贤弟做个见证,也可叫后人好好领会贤弟的才情。” 后世《梁甫吟》的作者不是存疑么? 若是他能够确定《梁甫吟》的作者,并将此诗出世的具体时间都记录的一清二楚,不但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对于后世考古界来说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哪知诸葛亮却摇头说道:“不敢隐瞒有才哥哥,此诗其实并非我作,乃是我叔父一次醉酒后传授于我,我向往诗中的意境与气魄,因此常常吟诵。” 诸葛亮的叔父?. 那不就是诸葛玄么? 难道这首诗竟是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所作不成? 吴良对此表示怀疑。 诸葛玄在历史上的记载更是只有寥寥数笔,并且只提到了他领养诸葛珪遗孀与子嗣、并将他们带来隆中一带隐居的事情。 其实从汉朝开始,天朝的历史文献保存情况还是相对比较不错的。 尤其到了汉末时期,一些比较出彩的文学作品便都有所保留,不仅是各种各样的诗词,就连一些檄文都保留了下来。 因此若是诸葛玄果真有些诗才,又或是具有其他的才能,史书中既然提到了这么一个人,就算只是寥寥数笔,也应该有所体现,而不是将其当作一个“路人”一般的人物去记载。 另外,吴良终于又猛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梁甫吟》中吟诵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史实。 其中颇为生动详细的描写了齐国国都临淄城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