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9章 名家仿名家,艺术之瑰宝 (第2/4页)
至到了成年之后,文徵明也是庸庸碌碌,事事不顺,一生参加了九次乡试,均落榜而归。 可谁想到,小时候最笨的那个,大器晚成,最后反倒成了四绝全才。 徐祯卿于英年中早逝,唐伯虎在悲苦中死去,祝枝山在不服中离世,唯有文徵明,年纪最大,活得最久,开窍最晚,成就最高。 他没有唐伯虎的诗酒风流,大喜大悲,也没有祝枝山的愤世嫉俗,恣意张扬,更没有徐祯卿的年少轻狂,诗才逼人,他仅仅靠着自己的勤奋、专注、苦守、坚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就是文徵明,学文于吴宽,学画于沈周,学书法于李应祯,人品高洁,刻苦努力,最终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全才”。 霍鸿图酷爱传统绘画,自然对这位明代大家的生平历史知之甚详,但是文徵明的亲笔画作,他却没有真正见过。 可夜星宇却看过不少,对于文徵明各个时期的绘画风格都了然于心,他至少有八成的把握,可以判断这副画就是文徵明早期学画时的临摹作品。 从时间上来看,就有足够的吻合之处。 《京江送别图》绘于弘治四年,也就是1491年,是沈周中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而文徵明于弘治二年拜沈周为师学画,这副临摹作品大概是以练习为主,模仿恩师的笔法,成画时间应该是弘治六年至弘治十三年之间,较为符合他当时的绘画风格。 夜星宇便从画风细节上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