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5章 长江三鲜 (第2/4页)
引来过量捕捞。到了袁飞那时,已经基本绝迹了。空有苏轼“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长江野生鲥鱼已成绝响。 虽然从国外引入,味道上已经相距甚远,饶是如此,还是牢牢霸占三鲜之首,价格也在一条三千元,却还是有价无市的状态。 袁飞能得了一尾,当真是不虚此行。 第二弹,便是一碗清汤鱼丸,一只小小的瓷质汤匙。 清汤是厨师看家功夫,清汤不易得,往往凝聚了厨师的大半功夫,历来食客是先喝一口汤。 便是这一口浓缩精华之味,仿佛能看到厨师的用心。所谓厨师和食客的交流,其实是厨师用层层味觉享受,解锁食客感知幸福的密码。 咦,这个清汤,就真的是清汤寡水? 不只淡极,甚至还冲淡了先前鲥鱼的香味,最过分的是里面居然没有盐,甚至还有些凉了。 盐是提鲜之物,热是发散之源。若是没有这个,鱼丸的鲜味也再难体现。 袁飞有些失望,把鱼丸送进嘴里咬。 烫! 这不是清汤,而是鱼丸过冷水,使其紧致。鱼丸太过嫩滑,若是用热汤,就散了。鱼丸在鸡汤里面汆过,保留了热力。鱼丸又借冷水去了鸡汤的油脂,鸡汤的鲜度并不会影响鱼丸的嫩滑,反而在不同的层次中,把鱼丸的本味推向了高潮。m.zwWX.ORg 传统鱼丸要加肥rou,增香提味,加入淀粉拌匀使其细嫩。而这道冷水鱼丸反其道而行。小撮雪白的鱼rou,并不见猪rou腥肥之气,又无淀粉赘涩之感,放进口中细抿,细腻的rou质透着江鲜特有的鲜美,肥美的难以置信,嫩滑的好像豆腐一般,又有一点清香点缀。 “这便是长江第二鲜?” 拔刺银刀刚出水,落花香里鮆鱼肥。便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