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唐种田指南 第119节 (第3/7页)
松心说我要求不高,就辟一块地,当名悠哉悠哉的农场主,还有什么不好的吗? 而且他也不可能亲自放牧,肯定是让别人放啊! 在场人一听,没有不为高长松的大义所折服。 如果说教化百姓,使其农耕是心怀天下的官员所为,那像高长松这样,将自己“摸索”出的新知识对外分享,就是本时代人不理解的圣人之所为了。 知识、技术在唐代都是垄断的,要不然往下推行科举制也不会如此困难。 殊不知对高长松来说,这是拿未来的“技术”教给现在人,他甚至觉得自己在慷他人之慨,被人称赞时不脸红,证明他脸皮够厚了。 这条白围巾被在场人争相竞拍,最后杨晨拔得头筹。到底是在他家的酒楼吃席,这点面子是要给的。 高长松建议道:“不若将今天之事写作诗赋,或能被后人观之。” 这可是毛线在历史舞台上首次粉墨登场,不留下记录都说不过去好嘛!虽然有可能在战火纷飞中遗失,但万一呢!如果流传到现代,历史书上多半会有一条记录,同学们的考纲也会出现毛衣是在622年诞生的。 诗的选项被排除了,他们一致认为这件事不是区区几行字能道尽的,说要写赋,清楚自己是几斤几两的率先退出,尚未认输的蔡元光表示:“或许会像《兰亭集序》一样为后人所知。” 在场人纷纷笑他不要脸,起哄道:“你可有王羲之的笔力?” 写字不如王羲之,想要流芳百世,只能靠发明本身。 最后这群不要脸的半文人表示:“序上把我们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