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谈判(四) (第4/5页)
。总之,先在,阎锡山很伤神,担惊受怕中惶惶不可终日。 阎锡山深知,一旦抗日,那么山西、绥远首当其中,靠如今手底下的几个军的兵力,无法抵挡日军的大部队进攻。 有心改变处境,又无力下手,正是为难的时候。加上现在红军掌握了西北三省,提出抗日的口号,使得晋绥军不但退无可退,战又恐不能胜,才是让他最着急的。 阎锡山突然想起,曾一阳还有一个要求,才肯放被俘虏的晋绥军,于是就转移话题,问:“刚才你说要傅宜生答应你的要求,才肯放人。这山西绥远地界,我的话还是能管点用的,贤侄不妨先说说。” “河套,绥远西河套为红军和晋绥军共管区域。作为补偿,红军可以和山西绥靖公署联合在绥远建设钢厂和军工厂,为抗日做准备。”曾一阳不容质疑的郑重说道。 “这个?”阎锡山为难了,河套是绥远水草最肥美的地区,而且他还派了一些人在哪里屯田,让给红军显然不可能。再说,红军穷的叮当响,哪里有钱办工厂,到时候,还不是让山西人出钱办厂吗? 曾一阳虽然看到阎锡山为难的样子,继续说:“我不是为了红军要这片区域,而是为了安置从东北迁移来的抗日军队,和普通民众。这片土地如果开发熟了,养几百万人都不成问题,中日大战一启。生活在这里的东北移民,必然是最理想的兵源。至于是共管,你我两家,各驻兵一个师,仅为维持治安而用,到时候大战一起,这里是你我两家的兵库,请阎主任莫要迟疑红军的诚意。” “难道这些东北移民,到时后不会投靠北京的张少帅?”阎锡山就有点搞不懂了,东北军明明在河北一带驻防,曾一阳却认为,他有把握能把大量东北移民西迁,这显然不合时宜啊! 曾一阳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