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_第180章 希特勒新政 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0章 希特勒新政 一 (第3/5页)

然后一部分由经济促进公司根据长期销售合同交付给德国国内的公司,剩余部分不论多少,都由德国政府按照事先确定的合同价格兜底,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储存起来。

    可是大萧条发生后,德国国内的原材料消费一年比一年少,许多和经济促进公司签订采购合同的公司无力执行合同,出现了大量的违约。德国政府只能硬着头皮出来兜底,将大量的苏联原料储存,为此不仅要向经济促进公司支付大量资金,还要另外掏钱修建仓库。

    另外,用易货贸易的方法输出机器设备和武器并不只存在于苏德之间。德国和意大利、日本、土耳其、阿根廷、巴西、智利、中国和暹罗等国间,同样存在着数量不等的易货合作。同样产生了许多让政府兜底的“坏账”。

    而以上这些“额外”的开支加到一起,在1930年居然高达25亿马克,结果就让德国的财政情况比历史上的1930年代初好不了多少了。

    现在突然多了60万新兵,每年光是“人事费”起码就要开销六七亿马克。如果考虑到装备、训练和重建海军、空军的巨额开销,德国政府的财政恐怕砸锅卖铁都应付不了。

    所以在希特勒上台后的这些日子里面,各种压缩开支特别军费开支的呼声在议会和报纸上变得多见起来了。

    布尔什维克党和社会民主党——现在纳粹党虽然上台快满两个月了,可是却迟迟没有对这两个“十一月罪人”下手。因此现在的德国基本上还是个民主国家——更是活跃异常,不仅在国会中提出了裁军议案,而且还在组织了几次反法西斯游行。要求军方的法西斯头子施莱彻尔和赫斯曼立即辞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