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_第179章 以色列的国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9章 以色列的国社 (第1/5页)

    英国人的“软弱”出乎了赫斯曼的预料,但又是在情理之中。

    现在的德国比历史上希特勒上台后执掌的德国要强大的多!面对历史上那个更加弱小的德国,当时英国的麦克唐纳政府和法国的赖伐尔政府也是一味退让。现在同样的“组合”(英法都被圣母掌握了)遇上了更加强大的德国,除了退让还能怎么样?

    不过英国的退让并不是没有底线的,德国拥有的海军吨位在历史上不能超过英国的35%,现在估计也是差不多的比例。考虑到北海的气候,德国是不能指望用“卡尔.马克思”级这样“偷工减料”的太平洋型航母取胜的。

    历史上德国33000吨的“齐柏林伯爵”号只有42架舰载,比15900吨的“苍龙”号还少十几架。可见北海和北大西洋风浪对航空母舰的影响有多大!

    由于33000吨的大型航母只有42架舰载,而且还时常会遇到因为天气原因而无法出动舰载的海况(太平洋也有这样的海况,但是遇上的几率相对较小)。在未来的北海、北大西洋之战中,是不能像历史上的太平洋战争一样靠航母打天下的——如果靠近北极圈行动,还会遇上极夜和极昼,前者会让舰载机难以出动!

    所以在北海和北大西洋打仗,航空母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战列舰是必不可少的武器。

    而历史上和这个时空将要签订的《英德海军协定》会将德国的战列舰总吨位控制在英国的35%以下。

    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英国的主力舰吨位上限是525000吨(英吨),35%就是183750吨(英吨),而且单艘战列舰的最大吨位不能超过35000吨(英吨)。但是英国却可以保留一艘排水量高达41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