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_第179章 以色列的国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9章 以色列的国社 (第2/5页)

200吨的胡德号……

    也就是说,如果不造“违约”舰,也不明显违反《英德海军协定》,分配给德国的18万几千吨,撑死了就是5到6艘“沙恩霍斯特”级。

    就算是沙恩霍斯特级,也不是张张嘴就能有的。德国在1918年后就没有建造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经验。只是在1929年开工了一艘10000吨级的装甲舰a号舰,就是历史上的“德意志”级。不过目前还没有下水,因而也未命名。

    而根据《英德海军协定》,德国的航空母舰顶天就是一艘“齐柏林伯爵”号。虽然德国通过苏德合作、德日合作和德意合作,积累了不少建造和运用航母的经验,但是北海、大西洋的海况和地中海、太平洋毕竟不是一回事儿。需要克服的困难还是非常多的。

    所以,英国人的这次“出乎意料”的让步,给了德国一个在海军实力方面赶超英国的机会。

    因为,历史上的“海军假日”时代在1936年就会到头。到时候,德国就可以名正言顺摆脱《英德海军协定》的控制。但是技术的积累和海军造舰能力的建设,却需要在1936年前完成。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份提前了几年的《英德海军协定》的价值还是非常大的。

    思索着要怎么布局海军发展的时候,赫斯曼已经回到了朗廷酒店。

    “啊,亲爱的,”克洛伊拉开房门,“有客人到访,是爱因斯坦教授带来的。”

    随后爱因斯坦和另外两个男人出现在赫斯曼的眼前。两人都是秃头,不过一个秃的风度翩翩,一看就是个教授——赫斯曼在情报局的档案上见过此人,他是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主席,锡安主义运动领袖,出身在俄国,却在德国和瑞士念完大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