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_第179章 以色列的国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9章 以色列的国社 (第3/5页)

的哈伊姆.魏茨曼,同时他还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化学家。

    而另外一个长相却有点古怪,有点像是马戏团里面的小丑的人物,赫斯曼同样在史塔西对外情报处提交的报告中见过。他是戴维.本.古里安——在卡纳里斯亲笔书写的报告中,将他称为犹太人中的阿道夫.希特勒!

    将本.古里安比喻成希特勒在后世人看来或许是一种“冒犯”,他们两人理应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1931年的人们看来,他们还是有颇多共同之处的。

    希特勒立志为德意志人扩张生存空间,奉行的是德意志国家主义至上。本.古里安立志为犹太人获取生存空间,走的是以色列国家主义至上的路线。

    希特勒想要压制或驱逐(此时还没有提出屠杀)德国的犹太人。而本.古里安一针见血地指出:巴勒斯坦存在真正的冲突,我们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政治冲突。我们(指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想成为多数——当时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有几十万,犹太人只有几万。

    希特勒的纳粹党是一个走极右路线的工人党。而本.古里安也是犹太复国主义者中的另类,他不是依靠犹太资本家和金融寡头去建立以色列国。而是依靠犹太工人,靠犹太人的中下层,将他们团结起来,不断迁移到巴勒斯坦定居,最后用武力打败阿拉伯人。

    最后,希特勒和本.古里安没有设想过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或是自由主义的国家。他们的“社会主义”或是“工人利益”,都体现在完善的社会福利之上,而不是公有制和国有企业。

    所以,卡纳里斯将希特勒和本.古里安混为一谈,也就不算太古怪了。

    “我想,你们一定已经被我的提议打动了,是吗?”在互相介绍和寒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