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9章 以色列的国社 (第4/5页)
之后,赫斯曼就直入主题了。 他知道真正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是无法拒绝赫斯曼的“好意”的,哪怕那些犹太金融寡头对德国的“经济排犹”恨之入骨。 “中将,您的提议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本.古里安语调平稳地说,“您的提议可能会让英国在目前的立场上后退……英国人可能会考虑用分治的办法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我想,我们最后是不会需要你们提供岛屿建立‘临时国家’的。” 本.古里安的政治嗅觉和预见性也同希特勒不相上下。他本来不在伦敦,而在布拉格。在接到魏茨曼发来的电报后,就立即捕捉到其中的机会。因此乘坐汉莎航空公司的头一班的飞机赶来了伦敦。 “是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赫斯曼笑着说,“犹太民族虽然没有国家,但是却非常强大,是值得拉拢的。你们本来只能寄希望与英国,现在有了第二选择,英国自然会给你们更多的利益。但是你们必须先帮我们解决一个难题,这样才有合作的可能性。” 如果犹太复国主义和德国合作——这听起来仿佛天方夜谭,但实际上这种合作在历史上就存在!希特勒一开始并没有想过用屠杀的方式解决德国的犹太人问题。因为德国犹太人虽然占有了过多的经济利益(主要在金融业的利益过大),但是他们的人口很少,只有五十多万,不到德国总人口的1%。 限制一下,剥夺一些,融合一批,再赶走一部分就行了——这种程度的排犹在欧洲不是新鲜事儿,也算不得激烈。 相比之下,毕苏斯基的波兰在对待犹太人的时候手段更加严厉!因为波兰犹太人数量太多,超过了430万(历史上是350万,但是在波兰占领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