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日常生活_第3章 饮食篇:古人喝酒,为什么那么能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饮食篇:古人喝酒,为什么那么能喝 (第4/20页)

头。蒸饼很常见,先秦时就有了,但是到了宋朝却改名了。因为宋朝第四位皇帝叫赵祯,蒸饼的“蒸”字发音和“祯”字相近,古人很讲究避尊者讳,不能直呼皇帝的姓名,更何况在人见人吃的食品里。所以从宋朝开始,蒸饼不叫蒸饼了,改叫“炊饼”。答案揭晓了:武大郎卖的炊饼,就是蒸饼,类似今天的馒头。

    有的人看小说时看到古代也有叫“馒头”的面食,这个馒头和蒸饼一样吗?不一样!古代称为馒头的面食,里面一般是带馅的,多为rou馅。南宋《梦粱录》中记载:南宋都城临安城中有卖羊rou馒头、糖rou馒头、鱼rou馒头、蟹rou馒头等等。明朝宋诩写的烹饪著作《宋氏养生部》就特别注明了:馒头有馅,蒸饼无馅。宋明时期的馒头,更像今天的包子。清朝开始,对带馅馒头和不带馅的馒头在叫法上作了区分:北方管无馅的叫馒头,有馅的叫包子;南方依旧管有馅的叫馒头。

    馒头最初出现的时候,是用来祭祀的,因为它长得像人头。原始社会流行“人首祭”,祭祀祖先神灵的时候要用人头。后来历史发展了,人类变得文明了,就改用人头形状的食品替代人首来祭祀,这样就出现了馒头。

    民间还有种说法: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诸葛亮当年进军西南蛮夷地区,胜利后班师回朝,在渡泸水时,巨浪滔天,无法渡过。停留期间,由于瘴气湿重,很多士兵又都中了毒。当地流传着一个说法:想要解毒和渡过泸水,就必须用四十九颗南蛮人的头当祭品来安抚泸水河神。此时西南战事刚刚结束,本已生灵涂炭,诸葛亮不忍再杀害南蛮人,就下令杀牛宰羊,剁成rou馅,再用面团包成人头形状,上屉蒸熟,称为“蛮头”,意为蛮族人的头。然后用“蛮头”在泸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